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自学考试 - 自考大纲 - 正文

全国2015年自考传播学概论考试大纲传播效果研究(下)

来源:2exam.com 2015-1-27 22:24:29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着重理解和掌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传播效果研究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培养”理论和“知识沟”理论的研究等,以及明确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新课题。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假说

  (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

  1.1972年,美国学者麦克斯韦尔·麦克姆斯和唐纳德·肖的发现。

  2.该理论对李普曼的“拟似环境”(即虚拟环境)概念和拉斯韦尔“环境监测功能”观点的继承。

  (二)“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对“有效效果论” 的反思和批判。

  1. “议程设置功能”的着眼点。

  2.该理论考察中长期、宏观的社会效果。

  3.该理论暗示一种媒介观。

  (三)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和评价

  1.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研究的发展。

  2.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重要意义。

  3.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不足之处。

  第二节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假说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

  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埃尔-诺依曼(即诺埃尔-纽曼)的发现及该理论论述大众传播、舆论和社会心理三者的关系。

  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3.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制约舆论。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1.该理论中的“舆论”与历来的“舆论”概念的区别。

  2.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响。

  (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分析和评价

  1.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争议之点。

  2.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效果——“培养”理论

  (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

  美国学者格伯纳的发现。研究的起因和着眼点。

  “培养”理论的重要内容。

  (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

  1. “培养”理论的基本观点。

  2. “培养”理论强调电视在形成“共识”中的作用和优势。

  (三)“培养”理论的外围研究

  “文化指标研究”所包括的三个方面。

  1.“制度分析”。

  2.“讯息系统分析”。

  3. “培养分析”。

  第四节 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识沟”理论

  (一)“知识沟”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知识沟”理论的基本模式的内容

  “知识沟”假说模式图。除获得信息、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外,造成知识沟扩大的原因。

  (三)“知识沟”理论的反命题——“上限效果”假说及其论据

  (四)“知识沟”理论的研究领域

  第五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新课题

  (一)传播效果研究的现状概观

  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整合与分化。关于大众传播社会作用的评价——肯定与否定。关于受众的性质——“能动”与“被动”。

  (二)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新课题

  1.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划时代的特点。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介”的特点。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播效果研究的新课题。

  (三)我国近年来的传播效果研究

  三、考核知识点

  (一)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题设置功能”理论

  (二)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三)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效果——“培养”理论

  (四)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识沟”理论

  (五)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新课题

  四、考核要求

  (一)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题设置功能”理论

  1.识记:(1)“议题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2)“议题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3)对“议题设置功能”理论的评价。

  2.领会:(1)“议题设置功能”理论的主要内容;(2)“议题设置功能”理论的重要意义和不足之处。

  3.应用:分析“议题设置功能”理论在新闻传播中的具体表现。

  (二)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1.识记:(1)“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2)“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3)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分析;(4)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评价。

  2.领会:“沉默的螺旋”理论中大众传播、社会心理和舆论两者的关系;(2)“沉默的螺旋”理论的重要意义。

  3.应用:通过传播实例说明“沉默的螺旋”理论。

  (三)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效果——“培养”理论

  1.识记:(1)“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2)“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3)“培养”理论的外围研究:制度分析、讯息系统分析、培养分析。

  2.领会:(1)“培养”理论的主要内容;(2)“培养”理论的外围研究状况。

  3.应用:运用“培养”理论分析传媒对电视观众产生的传播效果。

  (四)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识沟”理论

  1.识记:(1)“知识沟”理论产生的背景;(2)“知识沟”理论的基本模式和内容;(3)“知识沟”理论的反命题——“上限效果”假说;(4)“知识沟”理论的研究领域。

  2.领会:(1)“知识沟”理论的模式和主要内容;(2)“上限效果”假说是“知识沟”理论的反命题的原因。

  3.应用:运用“知识沟”理论分析大众传播对受众知识沟扩大的影响。

  (五)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新课题

  1.识记:(1)传播效果研究的现状概观: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不同观点、对大众传播社会作用的不同评价、对受众性质的争议;(3)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趋势;(3)传播效果研究的新课题;(4)我国近年来的传播效果研究。

  2.领会:(1)传播效果研究中不同观点的具体差异;(2)我国有关传播效果研究的成绩与不足。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